close

納蘭()

「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榆關那畔行,夜深千帳鐙。
風一更,雪一更,聒碎鄉心夢不成,故園無此聲。」
翻山越嶺,涉河渡川,一路往山海關外行去。夜裏,部隊結營千頂,帳火通明。北地風雪狂吹,一更接著一更。嘈雜的聲響,擾人入夢。壞了遊子夢裏歸鄉,和親人團聚的心願。故鄉,沒有這種情境和感受。
20年前,在台灣開詞選課者,談納蘭詞的並不多,反而是研究紅學的人,接觸較頻。我原對納蘭詞不甚熟,東君兄提起他,我也就興看了一點他的作品和評論,順便介紹給屋頂朋友分享。
納蘭容若是滿清正黃旗貴冑,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明珠的長子,18歲中舉,22歲賜進士出身,授三等侍衛,後以一等侍衛,任康熙近身扈從。他父親明珠,是滿人中的漢學大家,曾授弘文院學士,經筵講官。同時康熙初年,重修多部典略,都由他擔任總裁官。以康熙之睿達,起用容若,近身隨侍,應不止愛其「策馬彎弓射大鵰」,或許更重視他文學上的修養。若從他長於朱門富貴,緣其詩作論人,而將他視為柔弱公子,或失之粗疏。
雖然蘇雪林曾就滿人入關後,漸染漢人柔弱之氣,言容若浸淫漢學,精神上已失去朔方健兒的陽剛秉性,立論不無道理,不過仍屬一偏之見。王國維則據其詩作,循南人見解,言容若「未染漢人風氣」,故有「千古壯觀」的塞上之作,求於詞家,僅此一人而已,評論已趨兩極。而容若的老師徐乾學,近身觀察的說法則是:「雕弓書卷,錯雜左右,日則校獵,夜必讀書」,同時盡忠職守,刻苦耐勞,「類非綺襦紈扒者所能堪也」。

納蘭享壽三十一,文學上的成就,前人語多肯定。清代詞學中興,他是旗手之一。許多喜歡納蘭詞的人,多愛其情真。觀納蘭一生,長於富貴,辟離世故;天才早夭,無失赤心;同時情路坎坷,斷人心肺。他20歲娶兩廣總督之女盧氏為妻,三年即喪偶。傳說,少時與謝姓表妹的一段稚情,也因謝女被選入宮而中斷,甚至謝入宮不久,也鬱鬱而終。
納蘭22歲時,刊刻「側帽集」,內容多屬杯酒歡暢,花月浮沉之作,正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。接著入宮授職,處身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,且近伴君側,負擔沉重,對一個秉性醇厚的年輕詩人來說,自然感受衝激。同時23歲時,妻子又因難產過世。於是詞風為之一變,到24歲刊刻「飲水詞」,以及之後的作品,漸現悽楚、滄涼、深沉的風格。其詞作情真意切,尤以悼亡之作,悽婉處令人不忍卒讀,只緣其身世和遭遇。而塞上雄渾之筆,歷來詞作少見,則與他出使塞外,和滿人背景有關。

 

納蘭()

德也狂生耳。偶然間,緇塵京國,烏衣門第。有酒惟澆趙州土,誰會成生此意?不信道、遂成知己。青眼高歌俱未老,向尊前、拭盡英雄淚。君不見,月如水。共君此夜須沈醉,且由他、蛾眉謠諑,古今同忌。身世悠悠何足問,冷笑置之而已。尋思起、從頭翻悔,一日心期千劫在,後身緣,恐結他生裡。言諾重,君須記。

金縷曲、贈梁汾,是納蘭詞中,頗受推崇的一闕詞。明白表現出容若的秉性,無世家子弟的驕矜,慕平原君的胸懷,直抒得一知己的快樂,不憂讒畏譏,淡泊身分際遇,富情義相守的至性。
這闕詞是容若22歲(康熙十五年、1676年),初識顧貞觀(字梁汾)時寫的。同年又寫了「金縷曲、題梁汾側帽投壺圖」,於是詞名大著。顧貞觀工詩擅詞,與陳維崧、朱彝尊並稱詞家三絕,因入大學士明珠府任家教,而結識容若。他長容若十八歲,兩人論交時,容若尚涉世未深,顧已入世故中年。二人卻相見恨晚,引為知己,交遊十年,相守不棄。直至容若卒,貞觀為文祭,盡述二人同悲喜,也彰顯了容若的性情。
容若和顧貞觀論交,另緣於一段感人故事。
貞觀有一老友名吳兆騫,因參加順治十四年(1657年)的江南鄉試,考取舉人,後謠傳試場舞弊,遭受株連,在順治十六年(1659年)夏天,全家被流放到寧古塔(今黑龍江省寧安縣),一去十七年(吳兆騫案,內情複雜,有空再聊)。梁汾多方設法,想將他贖救回來,卻中樞乏人。於是四處攀交權貴,叩門請託。終於結識,武英殿大學士明珠的兒子容若,且知道,他是一位樂於助人的性情中人。
他向容若提出請求,卻因茲事體大,沒有得到確切回應。迫於無奈,只好出示自己所寫的「金縷曲、二首」詞作,表達對老友的思念,冀望訴之以情。容若閱後,大為感動,決心參與營救。此正是「一日心期千劫在,後身緣,恐結他生裡。言諾重,君須記。」五年後,吳兆騫終於獲釋返京(康熙二十年、1681年),已年逾知命。這個故事,也表現出文人相交,至情至性。
附錄顧貞觀「金縷曲、二首」,一并與屋頂朋友欣賞。

寄吳漢槎(兆騫)寧古塔,以詞代書,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,冰雪中作。
季子平安否?便歸來,平生萬事,那堪回首。行路悠悠誰慰藉,母老家貧子幼。記不起、從前杯酒。魑魅搏人應見慣,總輸他、覆雨翻雲手。冰與雪,周旋久。  淚痕莫滴牛衣透,數天涯、依然骨肉,幾家能夠?比似紅顏多命薄,更不如今還有。只絕塞、苦寒難受,廿載包胥承一諾,盼烏頭馬角終相救。置此札,君懷袖。

我亦飄零久。十年來,深恩負盡,死生師友。宿昔齊名非忝竊,試看杜陵消瘦,曾不減、夜郎潺愁。薄命長辭知己別,問人生、到此淒涼否?千萬恨,為兄剖。  兄生辛未吾丁丑,共此時,冰霜摧折,早衰蒲柳。詞賦從今須少作,留取心魂相守。但願得、河清人壽。歸日急翻行戍稿,把空名料理傳身後。言不盡,觀頓首。

 

納蘭()

「執子之手,與汝偕老」,是婚姻者常用的禱詞。然而仍有大不幸者,鶼鰈情深,中道厄阻。歷來悼亡之作,並非詩詞主流,卻多感人肺胕。名篇如潘河陽的「悼亡詩」、元微之的「遣悲懷」、或說李義山的「錦瑟」詩、蘇東坡的「江城子」、賀方回的「半死桐」等,篇篇搏人熱淚,而納蘭的悼亡詞獨多。陳維崧說:「容若詞一種凄婉處,令人不能卒讀」,指的正是其悼亡詞。容若寫下的數百餘闕詞中,有關悼亡和追憶愛情的詞作,(包括盧氏和謝娘),比重非輕,應是讀納蘭詞的重心。
容若二十歲,娶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為妻,兩人感情甚篤。結褵僅三年,生一子富爾敦,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,廬氏因難產過世。盧氏亡後,未及半月,容若寫下「青衫濕遍、悼亡」,是他寫下的第一闕悼亡詞,接著九月寫「沁春園」,(丁己是康熙十六年),三年後又寫「金縷曲、亡婦忌日有感」。還有許多相關的詞作,謹在篇幅內,附錄數闕,與屋頂朋友共賞。
【青衫濕遍、悼亡】
青衫濕遍,憑伊慰我,忍便相忘。 半月前頭扶疾,剪刀声、猶在銀缸。 憶生來、小膽怯空房。 到而今、獨伴梨花影,冷冥冥、儘意凄凉。願指魂兮識路,教尋夢也迴廊。咫尺玉鉤斜路,一般消受,蔓草殘陽。判把長眠滴醒,和清淚、攪入椒漿。怕幽泉、還為我神傷。道書生、薄命宜將息,再休耽、怨粉愁香。 料得重圓密誓,難禁寸裂柔腸。
【沁春園】
丁己重陽前三日,夢亡婦澹妝素服,執手哽咽,語多不復能記。但臨別有云:「銜恨願為天上月,年年猶得向郎圓。」婦素未工詩,不知何以得此也。覺後感賦長調。
瞬息浮生,薄命如斯,低徊怎忘?記繡榻閒時,並吹紅雨;雕欄曲處,同倚斜陽。夢好難留,詩殘莫續,贏得更深哭一場。遺容在,只靈飆一轉,未許端詳。
重尋碧落茫茫。料短髮、朝來定有霜。便人間天上,塵緣未斷;春花秋葉,觸緒還傷。欲結綢繆,翻驚搖落,减盡荀衣昨日香。真無奈,倩聲聲鄰笛,譜出迴腸。
【金縷曲、亡婦忌日有感】
此恨何時已?滴空階、寒更雨歇,葬花天氣。三載悠悠魂夢杳,是夢早應醒矣!料也覺、人間無味。不及夜臺土隔,冷清清、一片埋愁地。釵鈿約,竟拋棄!
重泉若有雙魚寄,好知他、年來苦樂,與誰相倚。我自終宵成轉側,忍聽湘絃重理?待結個、他生知己。還怕兩人都薄命,再緣慳、賸月零風裡。清淚盡,紙灰起。
【南鄉子、為亡婦題照】
淚咽更無聲,止向從前毁薄情。憑仗丹青重省識,盈盈,一片傷心畫不成。
别語忒分明。午夜鶼鶼夢早醒。卿字早醒儂自夢,更更,泣盡風檐夜雨鈴。
【青衫濕】
近來無限傷心事,誰與話長更,從教分付,綠窗紅淚,早雁初鶯。
當時領略,自盡斷送,總負多情,忽疑君到,漆燈風颭,癡數春星。
【蝶戀花】
辛苦最憐天上月,一昔如環,昔昔都成玦。若似月輪終皎潔,不辭冰雪為卿熱。無那塵緣容易絕,燕子依然,軟踏簾鉤說。唱罷秋墳愁未歇,春叢認取雙棲蝶。
【蝶戀花】
蕭瑟蘭成看老去,為怕多情,不寫憐花句。閣淚倚花愁不語,暗香飄盡知何處。重到舊時明月路,袖口香寒,心比秋蓮苦。休說先生花裏住,惜花人去花無主。
【浣溪紗】
誰念西風獨自凉,蕭蕭黄葉閉疏窗。沉思往事立殘陽。
被酒莫驚春睡重,賭書消得潑茶香。當時只道是尋常。
【虞美人】
春情只到梨花薄,片片催零落。夕陽何事近黃昏,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。銀箋別記當時句,密綰同心苣。為伊判作夢中人,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。

 

納蘭()

在詩的領域中,邊塞詩自成一格,其塞上氣象,和雄渾豪邁的風格,呈現出陽剛之美。這一類詩作,在盛唐時,達於頂峰,菁華倍出。名篇如王昌齡的「出塞」,王翰的「涼州詞」,王之渙的「涼州詞」,白居易的「西涼伎」,張籍的「塞下曲」….等,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,則屬高適和岑參,詩作方面,質量具佳。
在詞的領域中,或因於體裁、習成風格,或緣於國勢、文人經歷,描寫邊塞風情的詞作,原本十分零落。雖然五代、北宋,仍尋得出幾闕,雄渾豪邁具邊塞風格的作品,卻影響有限。直到范仲淹屯墾西北,寫下「蘇幕遮」和「漁家傲」,評者多認為,上承盛唐邊塞詩風,下開蘇、辛豪邁和陸游愛國詞風。不過,邊塞詞自「小范老子」以下,似乎又寂然無聲。詞經過元、明兩代衰頹,到了清初,開始有中興氣象。因此王國維稱納蘭所寫的邊塞詞為「北宋以下,一人而已。」。
幽夢影謂:「春者天之本懷,秋者天之別調。」。詞的主流,乃裁綠剪翠。而邊塞詞,正像一片「花間」中,挺出的數株勁草,呈現別調之美。容若在這方面的表現和貢獻,在詞家中,則不可或缺。雖然有人認為,納蘭邊塞詞非比盛唐詩作,發自征戌流人的內心呼喚。不過他寫下的精句,如「塞馬一聲嘶,殘星拂大旗」、「夜半千帳鐙」、「萬帳穹盧人醉,星影摇摇欲墜」、「落日萬山寒,蕭蕭獵馬還。笳聲聽不得,入夜空城黑。」、「古戍飢鳥集,荒城野雉飛。」、「滿目荒涼誰可語?西風吹老丹風樹?」。敘景抒情,卻可直追盛唐。
謹在篇幅內,附錄數闕納蘭邊塞詞,與屋頂朋友共賞。

【菩薩蠻】:
朔風吹散三更雪,倩魂猶戀桃花月。夢好莫催醒,由他好處行。無端聽畫角,枕畔紅冰薄。塞馬一聲嘶,殘星拂大旗。
【菩薩蠻】:
黃雲紫塞三千里,女牆西畔啼烏起。落日萬山寒,蕭蕭獵馬還。笳聲聽不得,入夜空城黑。秋夢不歸家,殘燈落碎花。
【浣溪沙】:
身向雲山那畔行,北風吹斷馬嘶聲。深秋遠塞若為情!
一抹晚煙荒戍壘,半竿斜日舊關城;古今幽恨幾時平?
【浣溪沙】
萬里陰山萬里沙,誰將綠鬢斗霜華;年來強半在天涯。
魂夢不離金屈戌,畫圖親展玉鴉叉,生憐瘦減一分花。
【浣溪沙】
欲寄愁心朔雁邊,西風濁酒慘離顏。黃花時節碧雲天。
古戍烽煙迷斥堠,夕陽村落解鞍韉。不知征戰幾人還。
【長相思】
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榆關那畔行,夜深千帳鐙。
風一更,雪一更,聒碎鄉心夢不成,故園無此聲。
【蝶戀花、出塞】
今古河山無定數,畫角聲中,牧馬頻來去。滿目荒涼誰可語?西風吹老丹風樹?從前幽怨應無數,鐵馬金戈,青塚黃昏路。一往情深深幾許,深山夕照深秋雨。
【滿庭芳】
堠雪翻鴉,河冰躍馬,驚風吹度龍堆。陰燐夜泣,此景總堪悲。待向中宵起舞,無人處,那有村雞,只應是、金笳暗拍,一樣淚沾衣。
須知今古事,棋枰勝負,翻覆如斯。歎紛紛蠻觸,回首成非。賸得幾行青史,斜陽下,斷碣殘碑。年華共,混同江水,流去幾時回。
【南歌子、古戍】
古戍飢鳥集,荒城野雉飛。何年劫火剩殘灰,試看英雄碧血,滿龍堆。
玉帳空分壘,金笳已罷吹。東風回首盡成非,不道興亡命也,豈人為。
【如夢令】
萬帳穹盧人醉,星影摇摇欲墜。歸夢隔狼河,又被河聲攪碎。還睡,還睡,解道醒來無味。

 

納蘭()

答客問

紅樓夢敘述的故事,是描寫一個時代,一個極小,而且是常人無法窺探,又多采多姿的生活世界。把納蘭家事和紅樓夢小說作成連繫,不是沒有道理,二者的確有太多相類、特殊的背景。不過,就那個世界而言,曹雪芹本人,從不是局外人、旁觀者,而且曹家和納蘭家,也有諸多類同的際遇。乾隆看完紅樓夢,直呼此正明珠家事,大概也緣於納蘭家、性德詞,在他心中已有相當印象,而非容若多麼神似寶玉。基本上,性德在多情之外,仍有許多落實人間而且可愛的性格。
性德家系:
順治十一年(1654年)納蘭性德生於北京。
康熙十三年(1674年)納蘭性德20歲,娶盧氏。
康熙十四年(1675年)納蘭性德21歲,側室顏氏生長子富格。
康熙十六年(1677年)納蘭性德23歲,夫人盧氏生次子富尔敦。五月三十日,夫人卒。
康熙十九年(1680年),納蘭性德26歲,「娶」官氏。
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納蘭性德30歲,年底「納」沈宛,於德勝門外設室同居,至容若卒,前後僅半年。
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,納蘭性德31歲,五月三十日卒。同年冬,沈宛生遺腹子富森。後沈宛南返,富森隨顏氏長。
長子,富格十歲而孤,「友愛兩幼弟,式好無間」,「初未出干外事,而峥嶸頭角。忠誠報國之忱,早已名動帝廷,未幾即選充近侍。」(富公神道碑文),不久旋卒。
次子,富尔敦,登進士第。
三子,富森,不詳。
長子富格,卒於康熙庚辰春正月(1700年),享年26歲。夫人裴氏,生一子名瞻岱。
性德孫,瞻岱,大有為,累官至正紅旗滿州副都統,提督直隸總兵都督同知,耀祖三代。
性德,富格,皆於乾隆二年誥贈光祿大夫正紅旗滿州副都統,又晉贈光祿大夫提督直隸總兵官都督同知。
盧氏、顏氏,瞻岱母覺羅氏、生母裴氏,并誥贈一品夫人。

 容若的死:

顧貞觀祭納蘭文:「吾哥示疾前一日,集南北之名流咏中庭之雙樹」。(生病前一日,還邀眾友文會)。

徐乾學撰皇親通議大夫一等侍衛佐領納蘭君墓誌銘:

「嗚呼,孰意其七日不汗死耶!容若既得疾,上使中官侍衛及御醫日數輦絡繹至第診治。于是上將出關避暑,命以疾增减報,日再三,疾亟,親處方藥賜之,未及進而殁,上為之震悼,中使賜奠,恤典有加焉。」。(罹疾七日不汗而死,曾經最好的醫療照護,不效)。
卒日為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,西曆是公元168571

納蘭明珠,享壽74歲(皇太極天聰九年十月十日生,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卒;西元1635年至1708年)。算高壽,但三子年壽皆不長。
容若活了31歲(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生,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卒;西元1654年至1685年)。
弟揆敘活了44歲(康熙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生,康熙五十六年元月七日卒;西元1674年至1717年)
次弟揆方享壽28歲(康熙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生,康熙四十七年元月十四日卒;西元1680年至1708年,先其父明珠三月卒)。
容若的長子富格,也只活了26歲。(康熙十四年生,康熙三十九年卒;西元1675年至1700年)。
皆病卒。
容若另有四女,長女適翰林院侍講高其倬,次女適翰林院侍講學士年羹堯(即雍正朝,威震西陲的大將軍),三女適馬喀納,皆先於其祖明珠卒,么女未嫁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薄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